核心提示:
網訊 彎道超車的成功是建立在技術扎實、車身穩固、時機準確、速度把控得當等多種因素之上的,存在一定風險,如果操作不當,很可能會摔死;貧wLED行業中討論,即企業人對自己企業行為的風險要有準確的預估,并綜合考量自身實際情況,切忌激進。冒險精神雖然值得提倡,但方式必須是急中帶穩。 雷士照明總裁吳長江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LED行業過去走了不少彎路。的確,近些年來LED行業一直給人兵荒馬亂的感覺,傳統照明紛紛上馬LED,業外家電、汽車大鱷甚至制糖廠都挺身而入這個本已夠“熱鬧”的搶食大戰中,最近更是傳出李嘉誠、黃渤成為繼吳宗憲后投資LED的名人消息,令人感慨。 此外,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似乎都在各自為戰,新的廠家、新的賣場、新的經銷商,一批批地涌現,但能出類拔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些項目剛出現時聲勢浩大,一段時間后又似乎人間蒸發了。再之后便能聽到倒閉、轉賣或經營慘淡的消息。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但真材實料有多少,尚不可考究。 行業之亂,根源在于行業中各個組成元素的渾水摸魚。有些企業蜂擁而上是為了趁著行業尚處于標準未完善、規格不統一、指標仍模糊、市場尤混亂的狀況下,痛痛快快地賺一筆。于是想要通過“彎道超車”方式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企業便不在少數。山寨仿冒、蹭騙財補、偷工減料等現象在LED行業并不鮮見。 億光照明總經理吳正喆就曾經說過:“很多人不愿意費勁做品牌,想彎道超車,于是就有了山寨,有了吳長江LED。”想要借助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來打響自己的新品牌,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會引來什么樣的“關注”?會給大眾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尚且不論,也不必上升到法律道德層面來批判,但首先,品牌的根基牢不牢,技術有沒有,研發實力如何?一連串構成品牌能成功霸占市場的因素,并不是這種“彎道超車”能夠補足的。 在經營模式上,一些企業想要走“彎道”,未曾將自己本已建立的渠道做扎實、做透徹,就想另開新渠道。先玩專賣,忽而又轉向合營;忽而做代理,忽而做直營;批發與直供并存,連鎖與商務共進,孰輕孰重不分,上線下線交叉矛盾……折騰得不可開交。投入很大受益有限,再加上人力物力的耗損,很快就筋疲力盡。這種自殺式的經營,葬送了許多企業的前途。 至于產品制造,一直是照明燈飾行業為外界人士所詬病的因素之一。歷年來各個地區、各個項目抽檢結果顯示,產品不合格率不斷刷新,一些頗具知名度的企業也榜上有名。外觀花樣不少,宣傳噱頭也夠強,但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問題卻仍停留在難堪一擊的層面上。想要通過吸引人的理念來實現“彎道超車”,首先質量要過關。筆者就曾聽一些業外朋友談過,他們曾使用過某知名品牌的LED燈具,不到兩年果斷換回節能燈——因為產品實際與宣傳口號不相符,省電性能難察覺之外,不到一年便出現死燈現象。 要知道,彎道超車的成功,是建立在技術扎實、車身穩固、時機準確、速度把控得當等多種因素之上的,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操作不當,很可能會摔死。此種情況下,寧愿穩妥一些,甚至被其他人甩得遠一些,問題也不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找準時機還可以再超越。 回歸LED行業中來討論,即企業人對自己企業行為的風險要有準確的預估,并綜合考量自身實際情況,切忌激進。冒險精神雖然值得提倡,但方式必須是急中帶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