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進入在天津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云上展廳,炫酷的科技感撲面而來。智慧生活、車路協同、低碳住宅深入大會體驗能讓人深切感
進入在天津舉辦的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云”上展廳,炫酷的科技感撲面而來。智慧生活、車路協同、低碳住宅……深入大會體驗能讓人深切感受到,智能科技賦能美好生活已經從夢想照進現實。
智慧生活不迷路“元宇宙會場”在身邊
作為世界智能大會的永久展示基地,中新天津生態城立志打造智慧城市,此次帶來的智慧燃氣令人驚嘆。
面對燃氣爆炸給城市帶來的潛在隱患,生態城在場站、管網配備激光氣體檢測器,可在1秒內做出反應;在管網檢測環節,配備智能燃氣巡檢車,高精度排查燃氣泄漏風險;在用戶端安裝新一代無線遠傳氣體傳感器,智能看家、風險預警實時上傳。
圖為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燃氣系統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供圖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智慧燃氣系統能對收集到的燃氣情況進行分析和故障識別。”天津生態城能源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楊說。
智慧燃氣的實現,得益于“城市大腦”對城市建設和管理賦能。經過連續四年迭代升級,生態城的“城市大腦”匯聚了建設、環境等18個領域的數據,做到了“心中有數”。
人工智能改變的不只是生活,還有溝通方式。借助音樂虛擬世界技術,大會將線下“現實會場”和線上“虛擬會場”相結合,搭建起“元宇宙會場”。觀眾注冊進入“虛擬會場”后,可生成虛擬形象,并以真實的主觀視角參會,如同“身臨其境”。
圖為世界智能大會的“元宇宙會場”
智能科技有熱度,更有溫度。為幫助聽障人士更好地參與大會,3D手語數智人“聆語”化身手語主播,為大會提供手語解說服務,助力無障礙服務升級。
智慧建筑更節能車路協同更安全
“雙碳”背景下,未來建筑會以何種面貌呈現?國網天津電力給出了答案。
盛夏時節,走進中新天津生態城,屋頂鋪滿太陽能板的生態城智能供電營業廳格外醒目。148塊光伏光熱集成組件,正為該棟建筑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
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光伏設備巡視 國網天津電力供圖
屋頂有光伏板并不稀奇,這座建筑的獨特就在于,它依靠的是全國首個電光熱建筑一體化供能系統。系統將太陽能同步轉化為電能和熱能,熱電聯產將太陽能綜合利用效率由普遍的20%提升至65%,配合樓內空氣源熱泵等能源設施,滿足樓宇用電、采暖等用能需求。
負責工程建設的國網天津電力工作人員李禹曈算了一筆賬:系統總建設成本92萬元,年運維費用13萬元,每年產生熱電效益25.64萬元,投資回收期約7.3年。未來技術成熟后,成本進一步降低,該技術在城市大面積復制推廣并非遙不可及。
出行的未來又有什么前景可期?大會“繪”出兩個方向:低碳、智能。
通體藍色,車頂可伸出“兩翼”太陽能板的“天津號”純太陽能車,在展會上占據“C位”。與當下新能源車不同,這款車完全由太陽能驅動,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和外部電源。
圖為在展會現場展示的“天津號”純太陽能汽車。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天津號”是天津市首個采用“揭榜掛帥”制實施的科研項目。對于研發公司負責人張立強而言,在持續技術攻關下,或許有一天,它能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
從更智慧的車,到更聰明的路。道路的智能化也將是大勢所趨。騰訊副總裁鐘翔平說:“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車路協同發展將使出行更智慧、更安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白皮書(2022年)》認為,人工智能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和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支柱。
智慧醫療應用前景廣 數字教育教學思路寬
“以智能科技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具備賦能美好未來的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創始人王堅表示。醫療與教育的改變正是其中的代表。
史賽克(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展廳里,匯集了智能影像平臺、一體化手術室、智慧關節機器人等前沿科技,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未來醫療離我們并不遙遠。
“人工智能過去是很高端的技術,今天很普及。”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認為,除硬件革新,醫學也將進入元宇宙時代,在元宇宙空間做疾病診斷、手術模擬等,有助于使醫療技術更精準、更成熟。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與智能分析系統”可依托大數據實現教師評價;“智慧迎新系統”讓新生入學的數字化服務更貼心、效率更高……天津巖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技術應用,展現出教育數字化的更多可能。
而在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智慧教育已經落地。
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學生在“VR/AR教室”中學習 北師大天津生態城附屬學校供圖
依托智能技術和產品,該校打造智慧課堂。每一個學生的課桌上都有平板電腦,老師和學生間能實現高效互動。在“VR/AR教室”,學生們可體驗火星探測、細胞世界等教學情境,帶來沉浸式趣味互動體驗。
以美好生活為核心,人工智能不斷拓展著人們的想象力。南開大學等部門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認為,在社會價值觀和使命驅動下,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為提升國家經濟和產業競爭力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為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