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病去拿藥,不再需要排隊等藥師在藥柜中尋找;醫生抽出的血也不需要護工們一趟趟步行送到檢驗科……記者昨天探訪鼓樓醫院發現,這里的藥物發放及運送、標本送檢等都已經完全實現“自動化”。
國內首條自動化藥物傳輸線“起跑”,藥物“坐火車”自行奔病區
住院患者需要大量用藥,每天早晨,當主治醫師開完處方后,護工們就要在住院大樓與藥房之間來回奔波運送藥物。而在鼓樓醫院,這一場景已成“歷史”,整個病房大樓看不到一個拎著藥物急速奔跑的護工。
記者在該院地下負一層的中心藥房看到,病區所需藥物可以坐上“火車”,自動服從“指令”,乖乖地從中心藥房駛向各個病區。在藥房的一側擺放著幾臺電腦,不時傳來“滴滴”聲,“這是收到醫生處方信息。”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張斌告訴記者,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后,第一時間會將處方單打印出來,進行審核、調劑、裝箱。
每一個藥箱上都有一個條形碼,與處方單上的條形碼實施綁定后,工作人員將藥箱放至自動運輸軌道上,運行至分層口時,掃碼儀還將進行自動掃碼識別,并快速做出判斷哪個藥箱應該發往哪個病區,到達6樓中轉站后,它們就會根據“掃碼儀”之前的判斷奔往各自該去的病區,“說白了,藥箱就像鐵軌上的火車,到了指定的站點,火車會自動停下。”張斌介紹,藥箱快到達病區時,護士站會有“滴滴”的提示聲,值班護士會再一次掃描藥箱條形碼,核對藥箱的相關信息。藥箱清空后,又會乘著“火車”回到中心藥房,等候其他派遣。
除了藥物乘“火車”來來回回,患者們的血、大便、小便等標本運送也享受著同樣的“待遇”。
“這是國內醫療系統首條自動化藥物傳輸線的功勞,所有軌道都暗藏在大樓專設的通道中,長達數千米。”張斌說,自動化傳輸藥物不僅大大釋放了人力,也保證了藥物運輸過程的安全。
“機器人”肚子里藏著4萬盒藥,一小時輕松搞定450張處方
鼓樓醫院新大樓的2—5層門診,每一層都設有門診藥房,但碩大的藥房中只有4名藥師,其中發藥窗口有3名,他們負責審核處方、核發藥物、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另外一名藥師就是負責將藥物籃放到“機器人”吐藥口,接出藥物后將籃筐放置在預擺藥架上,為發藥窗口的藥師提供服務。
沒有藥師拿藥的藥房究竟怎么工作?
記者看到,藥房的正中央是一個碩大的智能藥柜,藥柜分成數百個區間,每一個區間還有3個軌道,“這就是藥物自動發放機,我們又稱它為‘機器人’,它肚子里能裝4萬多盒藥。”鼓樓醫院藥學部主任葛衛紅介紹。
葛衛紅告訴記者,當門診醫生開好處方,患者還沒走到藥房,其處方信息就已自動傳輸到了發藥機的信息庫中。患者將帶有條形碼的掛號單至藥房掃描后,發藥機就開始自動處理,通過掃描藥盒上的條形碼鎖定需要發出的藥物。之后,選出的藥物就會通過智能藥柜中間的一條公共通道進入“升降梯”,自動落入等候在下方的藥籃里。
由于藥籃的條形碼與患者掛號單上的條形碼進行過掃描綁定,當工作人員將裝滿藥物的藥籃再一次進行掃描后,患者就可收到窗口拿藥的信息,整個取藥過程不超過1分鐘。患者拿到藥后,還會收到一張用藥指導單。葛衛紅告訴記者,藥學部對鼓樓醫院的1000多種藥物都建立了用藥指導數據庫,“機器人”掃描到藥物信息后也會在第一時間在數據庫中檢索到相應藥物的用藥指導,并在患者取藥時自動打印出來。
“以前同樣面積的藥房需要七八個藥師不停忙碌,一個小時頂多處理200張處方,如今,‘機器人’一小時能搞定450張處方,且沒有絲毫差錯。”葛衛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