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自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開征高額“雙反”稅以來,中國太陽能企業的歐洲市場份額直線下降。歐洲市場在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所占份額一度從巔峰的70%降到現在的三成左右。相當一部分企業因此倒閉,或者是轉而瞄向其他市場。然而,對于堅守的企業來說,如何繼續保持在歐洲市場的存在仍是個“難題”——特別是在地頭蛇的敵視之下。通過日本、臺灣和馬來西亞等國或地區轉口等方式,規避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的高額稅率。片廠家,卻有 50 多家太陽能組件廠。更多的廠商使用的是中國電池片,出口時將產品標示為韓國制。這種很尋常的產業鏈分工模式,在歐盟眼中被認為是幫助中國出口光伏產品。如此心態,不得不讓人懷疑歐盟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乃至所謂的反規避調查是為了公平貿易還是要“堵殺”中國光伏產業了。
援引臺灣媒體的話,近來韓國太陽能產品出口提升,錯標產地的情況也日益增加,韓國關稅廳就曾抓包當地模組業者,違反原產地產品標示法。臺灣不久前才因成中國太陽能產品的避稅幫兇,遭美國課徵反傾銷稅,韓國業界擔心,他們會是下一個遭鎖定目標。
而為了減少雙反的沖擊,昱輝陽光曾宣布了全球OEM的計劃,通過擴大在印度、韓國、土耳其以及部份歐洲地區的OEM合作活動。不過ReneSola賣給歐洲的太陽能組件仍會繼續使用臺制太陽能電池片。
ReneSola目前在7個國家與有11家工廠,太陽能面板的產能總計達1.1GW,計劃在今年底將OEM伙伴的產能拉升至1.2GW、并于明年底進一步增加至1.5GW。有分析師表示,讓供應鏈更加多元、且從不同區域拉貨,絕對會拉高生產成本,但總比支付平均30%的反傾銷稅要好上許多。而大陸其他太陽能業者可能也會跟隨ReneSola的腳步。然而,如果歐盟對于反規避調查進一步深入,對任何環節中國產光伏產品都要貼標簽的話,敵意就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