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總統發起成立的先進制造業合作委員會,對未來做了一下展望。該組織劃出了11個技術領域,認為這些領域將對制造業競爭力的決定起到關鍵作用,應當成為全國研發行動的重點。
傳感、測量和過程控制
幾乎所有先進制造技術都有一個共通的東西:它們都由處理巨量數據的電腦驅動。正因如此,那些捕捉并記錄數據的東西才如此重要,如監測濕度的傳感器、確定位置的GPS跟蹤器、測量材料厚度的卡尺等。這些設備不僅越來越多地用于智能手機的智能化,還使得智能、靈活、可靠、高效的制造技術成為可能。
在一座現代化的工廠里面,傳感器不僅有助于引導日益靈敏的機器,還提供管理整個工廠的運營所需要的信息。產品從誕生到送達都可以跟蹤,某些情況下還可以跟蹤到送達之后。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有問題出現,比如在噴漆室的濕度不適宜噴涂的時候,傳感器就會偵測出來,向機器操作者發送警報信號,甚至是向工廠管理者的手機發送警報信號。
材料設計、合成與加工
新機器將需要新材料,新材料將使新式機器的制造成為可能。隨著將材料細分到原子或分子層級、幾乎不需要經過漫長的實驗室步驟就可以進行操縱的進展出現,涂層、復合材料和其他材料的開發正在加快。借鑒人類基因組計劃取得的廣受認可的成功,能源部等美國政府機構去年發起成立了材料基因組計劃,其目標是將確定新材料、把新材料推向市場所需要的時間縮短一半。
目前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耗時幾十年,比如鋰離子電池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松(Exxon)的一名員工首次構想出來的,但一直要到90年代才開始商業化。這個計劃涉及的部分工作,便是讓該領域內散落在世界各處、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研究人員共享創意和創新。
數字制造技術
工程師和設計師使用電腦輔助的建模工具已經有些年頭,不僅用于設計產品,還以數字方式對產品進行檢測、修正、改良,常常省略了更費錢、更費時的實體檢驗過程。云計算和低成本3D掃描儀(現在用iPhone就可以做一次簡單的3D掃描)正在將這些方法從尖端實驗室里搬出來,使之進入主流,讓創業者能夠用上。Autodesk制作了一套免費的的全功能CAD軟件“123Design”,汽車制造商一度要用大型計算機才能完成的事情,個人拿這套軟件就可以做了。
可持續制造
其目標即便不好實現,理解起來也還是很容易的,就是將每一丁點物質、每一焦耳能量最大化地用到生產當中,盡可能地減少浪費。高能效制造是其中的一個重點領域。比如,制造業工程師常常會說到“無燈”工廠的潛力,這種工廠在黑暗中持續運轉,不需要加熱或制冷,因為它們基本上都是由機器人或其他機器操作。隨著規模更小、高度自動化的本地工廠變得更加普遍,再制造和回收或許會變得更加重要,本地供應的材料也會更受重視。
納米制造
一納米等于一米的10億分之一,所以納米制造的意思就是能夠在分子、甚至原子層面操縱材料。預計納米材料將來會在高效太陽能電池板、電池的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甚至會在基于生態系統的醫學應用當中發揮作用,比如在體內安置傳感器,可以告訴醫生癌癥已經消失。未來幾代的電子設備和運算設備或許也會非常依賴于納米制造。
柔性電子制造
比如坐在上面的時候會產生彎曲的平板電腦,與體溫連線、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制冷的衣服等。這些柔性技術已經在向主流進發,預計會定義下一代的消費設備和運算設備,成為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產品門類之一。但這需要極為先進的制造工藝。
生物制造
該領域利用生物有機體或生物有機體的一部分以人工方式生產產品,如開發藥物和復方藥。(生產奶酪不算。)但它可以用到很多領域,比如能效的提高、納米制造新方法的創造等。
增材制造
3D打印機不僅有希望在產量只有一件的時候就能夠實現很高的質量,還有希望為全新的設計、材料結構與材料組合創造條件。能夠打印1,000多種材料(硬塑料、軟塑料、陶瓷和金屬等)的打印機已經開發出來。一家德國制造商開發了一套一層層地堆積木漿的工藝,地亞哥一家名叫Organovo的公司正在通過3D打印打印實驗用的人體組織。
現在有些打印機可以疊加不止一種材料,還可以將內置傳感器和電路編織到智能部件中,如助聽器或動作感應手套等。市場上甚至還有一種名叫“復制機”(Replicator)的東西,它是英國公司CybamanTechnologies開發的一套系統,先是堆出基本形狀,然后用機器將粗糙的物體打磨成精確、光鮮的成品。
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可以每天24小時、每周七天地運轉,精度可重復且越來越高,時間上可以精確到幾百分之一秒,空間上可以精確到人眼都看不到的程度。它們精確地匯報進展,在接受效率測試的時候做出改進,如果安裝了先進的傳感系統,還會變得更